中国女篮在一场关键热身赛中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新气象。随着巴黎奥运周期的深入,球队终于寻找到内外线的最佳平衡点。韩旭与杨舒予的战术组合初见成效,一位在内线筑起攻防屏障,一位在外线扮演终结角色,这种明确的战术分工让球队呈现出久违的体系化运作模式。
上半场比赛完全成为韩旭的个人表演舞台。面对对手的内线防守,她展现出久违的进攻多样性。低位背身单打时,她的转身勾手柔和精准;高位策应时,中距离跳投稳定性显著提升;防守端更是构筑起禁飞区,连续送出封盖后快速参与转换进攻。这种统治级表现让人看到她重返WNBA赛季前的巅峰状态,篮下终结效率和防守覆盖面积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。
当下半场对手加强内线协防力度时,杨舒予适时接管比赛。她的进攻选择显得更加成熟,不再局限于外线投射,而是通过积极的空切寻找得分机会。几次关键的突破分球彻底撕开防守体系,而在比分胶着的收官阶段,她的急停跳投和底角三分都展现出大心脏特质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防守端的进步,对位盯防时始终保持良好的站位,多次成功限制对方重点球员的发挥。
这场比赛的战术价值远超胜负本身。教练组显然在有意识地打造双核驱动体系,让韩旭的内线优势与杨舒予的外线威胁形成互补。当内线吸引包夹时,外线获得更多出手空间;当外线保持威胁时,内线进攻压力随之减轻。这种良性循环正是现代篮球最有效的进攻模式。
球队在战术执行层面仍存在提升空间。内外线连线时机需要更加精准,挡拆配合的成功率有待提高,防守轮转速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快。但值得肯定的是,球队已经找到明确的建队方向,两位核心球员的技术特点正在形成有效合力。
随着奥运备战进入关键阶段,这种双核体系的确立尤为重要。韩旭的内线统治力和杨舒予的外线攻坚能力,将构成中国女篮最具威胁的进攻组合。她们的成长不仅关乎个人表现,更将直接影响球队在巴黎赛场上的竞争力。相信通过后续比赛的持续磨合,这支拥有明确战术核心的女篮必将带来更多精彩表现。